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正文

理论武装是最强大的武装

作者:王炳林   更新时间:2021-04-28 10:24   阅读次数:[]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斗争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从而能够指明前进方向,凝聚磅礴力量,在攻坚克难中从胜利走向胜利。实践证明,理论武装是最强大的武装,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有力法宝。

理论武装是确保党坚强有力的基础工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共产党只有把自身建设得坚强有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领导作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理论武装。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思想基础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能真正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根本政治方向。人民至上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所以能够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决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不讲政治的倾向,及时修正错误,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是领导干部最重要的政治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保障。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得益于高度重视思想建设。早在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就指出:“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的问题。”古田会议初步回答了在党员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情况下如何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入手,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理想信念不是从天上掉下来,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才能确立和坚守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气吞山河的就义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威力。方志敏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是因为他坚信“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共产党人就是因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才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这种理论武装所孕育的伟大革命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真理而斗争”。

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也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为灵魂的。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组织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世界上任何其他政党都不具备的强大优势。党的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其理论根基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才能自觉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党员遵守纪律和规矩既要靠监督检查,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也要靠教育,真正使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做到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需要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有机整体,要一体推进,其中不想腐更具有根本性,需要加强教育引导,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其灵魂和精神支柱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只有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才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理论武装是凝聚磅礴力量的战略工程

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利益和信仰是凝聚力量不可或缺的两大动因。两者必须有机结合,相互融通。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根源,最根本的利益是物质利益。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在批判鲍威尔把思想和革命激情看成历史活动的决定性因素的唯心主义错误时说道:“‘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但是,人们追求利益不应是盲目的,更不是自私自利,甚至损人利己。没有理想信念指引的物质利益,就可能是金钱崇拜、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蔓延。所以通过理论武装来确立信仰就显得格外重要。信仰体现了人们的共同意志,凝聚了人们对利益追求的愿望,激励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共产主义信仰就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产生,并成为可信赖的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所以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和召唤。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不是“恩赐”,是伴随着卓有成效的理论武装和坚持不懈的理论信念教育,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斗争,所以能够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实践证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需要持之以恒地抓好理论武装。马克思明确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武装的过程就是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就是变成“物质力量”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用崇高的奋斗目标鼓舞群众、激励群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就是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行动指南,不是教条,不是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的原则,使科学理论不断激发出新活力、产生新动能。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用毛泽东思想育人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有力思想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全国广泛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从而凝聚起万众一心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中国共产党开展理论武装取得巨大成效的一个宝贵经验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理论能够说服人、能够掌握群众。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职业特点各不相同,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需要通俗易懂、丰富多彩。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运用简单质朴的话语、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说明白,用“家常话”揭示深刻道理,用实践来证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巨大威力。艾思奇的《大众哲学》采用通俗活泼的话语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影响极其深远。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使用“打铁必须自身硬”“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扎牢制度的笼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话语阐释深刻道理,发挥了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求马克思主义在内容上实现通俗化,也要在传播上实现多样化。当今时代,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推动着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掌握群众,进而转化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理论武装已成为凝心聚力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

理论武装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强基工程

理论引领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正确道路的选择和先进制度的保障。道路的开辟和制度的确立都需要理论的指引,道路的坚持和制度的坚守更需要理论的阐释。理论彻底才能说服人。只有经过理论论证其合理性的道路和制度才具有逻辑力量,只有经过理论阐释的道路和制度才能有信念和精神支柱,只有经过理论分析使人信服的道路和制度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拥护。理论武装能够引领正确的道路、坚持和完善科学的制度,所以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强基工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都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开辟的,也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深刻阐释中被人民群众接受和拥护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是因为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使我们党能够更加坚定地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之所以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条根本经验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坚持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就能万众一心,成就共同的事业、达到共同的目标,否则就会一盘散沙,一事无成,甚至出现社会动荡、民族分裂。放眼世界,一些国家的动荡和分裂,往往始于理想信念的动摇和思想的混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明确提出来,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入一个新境界,也是对理论武装提出的新要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既面临着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的任务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就能够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更好汇集起攻坚克难、开拓前行的磅礴伟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