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之一,要求“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宗旨的必然要求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宣言》用“两个绝大多数”向世人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性质。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矢志不渝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
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历史充分证明,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取得辉煌成就的制胜法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式写入党章。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激发起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力,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可以说,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蕴含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了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力量源泉。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拥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赢得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