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典范

作者:林振义   更新时间:2023-06-05 09:18   阅读次数:[]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时,提出“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的方法原则,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既是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是遵循“两个结合”、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典范。

中国式现代化是应时而生的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从概念的提出,到理论的构建,再到不断丰富发展,前后不到两年半时间。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如此密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根本原因就是党和国家事业迈上了新征程、指导和引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需要。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应时而生的理论。

新时代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之际召开,不仅对“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建议,也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有中国反贫困理论作为直接指导的。新的奋斗目标,需要新的具有针对性的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五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为新理论的提出作了概念准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宣布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次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判断,把“中国式现代化”提高到人类文明形态的高度来认识。

党的二十大宣告“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党的二十大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基础,科学描绘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对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战略部署。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全程。在这样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初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形成了系统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历史进程,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多重挑战和危机交织叠加,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对于“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这样的世界现代化之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责任提供中国答案。3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进一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和世界意义,着眼于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曾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当时是着重从物质技术水平角度讲的,主要考虑到庞大的人口数量,强调我国的现代化在人均收入和个人生活水平上不能与西方国家盲目攀比,在现代化建设上不能急躁冒进。后来他使用“小康社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两个概念,用以取代“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这一概念更加丰富、更具质感的规定性,使之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具有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文明含义,并且从理论体系的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系统阐述,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史,生动展示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具有高度的统合性,它是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集中回答,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从这一科学思想的全局来领会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是遵循“两个结合”的典范

“两个结合”强调的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我们党的最新理论创新创造,是对“两个结合”的最好践行。

新中国的建设从学习苏联经验起步,但我们党很快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强调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他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就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经验的高度凝练和总结。

当前,中国的具体实际是什么呢?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我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一个阶段,是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历史宏愿的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上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尤其是,我国是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这必然是人类历史上难度最大的现代化。人口基数大,城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决定了我们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从上述这些具体实际出发,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决中国问题得出来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

传统是现代化生长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上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十个重要观念,为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和政治资源。比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任人唯贤,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治理经验;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支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了充沛的道义资源;天人合一,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讲信修睦、亲仁善邻,为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保证。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独特智慧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高度契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启示。正是由于实现了“第二个结合”,才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实现“两个结合”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底蕴滋养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仅用自身的实践走出了现代化的成功之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也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关系,形成了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典范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服务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中国式现代化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把现代化建立在不断追求并真正实现人的解放之上。围绕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追求。我们坚信,现代化≠西方化,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发展中国家有权利也有能力基于自身国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事实上,我们没有像一些发展中国家那样亦步亦趋跟在西方国家后面简单模仿,以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而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展现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定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始终坚守的本和源、根和魂。这一点必须毫不动摇,否则中国式现代化就会失去正确方向,甚至会犯颠覆性错误。基于这样的认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首要就是这两条。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强调要处理好守正和创新的关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敢于和善于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探索优化方法路径,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这一系列原则问题坚定有力的科学回答。不仅在这些原则和方向问题上保持着清醒和坚定,中国式现代化还将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应对各个领域的具体问题,对新征程上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保持清醒和自觉,主动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六个方面的关系,即: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战略与策略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体现了他洞悉时势、总揽全局的系统谋划和战略擘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遵循。在新征程上,我们将面对更加深刻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面对更多两难、多难问题,必须更加自觉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运用科学思想方法观察形势、分析问题、推动工作。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人民是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自身发展的,不仅不以任何形式压迫其他民族、掠夺他国资源财富、“薅”世界各国的“羊毛”,而且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不断以自身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努力让现代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尤其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坚决反对通过打压遏制甚至迟滞别国现代化来维护自身发展“特权”的行径。

由于遵循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的方法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人民的理论、科学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定是一场更加惊心动魄、更加波澜壮阔的伟大社会革命。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坚定历史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引领和推动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行稳致远。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