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

作者:郝永平 孙林   更新时间:2022-07-11 09:56   阅读次数:[]

社会号召力是政党团结人民、凝聚共识和动员社会的能力,是政党具有生机与活力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只有进一步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更加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才能使党更加成熟、更加坚定、更加自信,在新的赶考之路上铸就新辉煌。

以愿景目标引领人民群众

任何政党要实现对社会的广泛号召和深度动员,都必须提出能够充分整合不同群体诉求的愿景目标。我们党在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告终的情势下,以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以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从而凝聚起最广泛的革命力量。

一般来说,愿景目标是长期、宏大、崇高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历史阶段完成。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根据时代主题变化,与时俱进地把愿景目标转化为时代任务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更加贴合时代、贴近现实,更富有感召力、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更有力地把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在革命时期,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制定了一系列奋斗目标,团结并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在建设和改革时期,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制定了一系列奋斗目标,团结并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而奋斗;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强起来”制定了一系列奋斗目标,团结并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砥砺前行。

习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当前“两个大局”的演进出现一系列新变化,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更加深远的历史眼光和更加宽广的全球视野设定愿景目标。新时代,以“中国梦”这一愿景目标统领党群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等,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凝聚人心力量、催人奋发有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愿景目标引领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推动各国协力解决“四大赤字”,一起向未来,共创美好生活。两个愿景目标有机联动,必将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复兴、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凝聚起更广泛更强大的力量。

以辉煌成就激励人民群众

社会号召力是政党软实力,而软实力必须建立在以实绩为支撑的硬实力基础上。硬实力越硬,软实力就越强,同时也越能反过来推动硬实力的发展。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也铸就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辉煌成就不是抽象的、自夸的,而是具体的、可以检验的。只有将客观的真实的成绩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才最有说服力,才能使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戴中国共产党。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回望百年征程,我们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人民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历史,由此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由此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由此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党领导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繁荣发展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由此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过去一百多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面向未来,只有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奋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创造出新的更大成就,为人民争取更大光荣,才能更好地提升党的社会号召力。

以良好形象感召人民群众

“政者,正也。”作为政治组织,良好的政党形象能够吸引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支持,从而生成、巩固和增强政党的社会号召力。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牢固树立了一个信仰坚定、斗志昂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清正廉洁的政党形象,充分体现了在一脉相承中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

政党形象既是整体的,也是具体的。我们党的良好形象是党的各级组织以及千千万万共产党员共同树立和维护起来的。在立党兴党强党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知难而进、敢于担当,勇于进行自我革命,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人民群众最可靠的主心骨,始终成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最可信的领路人,从而不断坚定了人民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的信心与决心;在各个历史时期,一大批敢为天下先的革命先辈、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艰苦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牺牲的先进模范以及无数在本职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普通共产党员,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人民群众心中矗立起一座座巍峨丰碑。

党的良好形象不是随着时间推移就能自然保持下去的,新征程上既存在党内“四个不纯”等突出问题,也面临着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挑战,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为此,必须坚持破立并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一方面,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另一方面,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树立好先进典型、发挥好榜样力量,始终以良好形象感召人民群众、赢得人民群众。

以血肉联系凝聚人民群众

政党的社会号召力、影响力强弱取决于其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密切程度。从历史来看,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政党都具有强大的社会号召力,脱离甚至背离人民群众的政党必然被人民群众所唾弃,并最终走向失败。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而能够广泛团结、动员、凝聚人民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以血肉联系凝聚人民群众,贯穿于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正是因为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衷心拥护,才会出现诸如“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感人场景;正是因为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创造诸如“包产到户”等一系列体现群众首创精神的历史成就;正是因为我们党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才会获得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和赞誉,涌现诸如“青春向党”等一系列讴歌党、礼赞党的热潮。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面对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面对现实存在的脱离群众的危险,我们必须自觉强化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站稳群众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坚持群众观点,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查处和惩治侵犯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突破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要走好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群众在哪里,群众工作就服务到哪里。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