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作者:乐其   更新时间:2020-05-12 09:53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这一讲话深刻阐述了危和机的辩证关系,为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

“变”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无论自然宇宙还是社会人生,万事万物总是在动静行止与千变万化中运行。回顾新中国70多年的奋斗历程,“变”字始终贯穿其中。从探索建立公有制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学习苏联经验”到“走自己的路”,变革的精神一以贯之。正是因为不断与时俱进、勇于推动变革,我们才能不断校准方向、调整政策,走出一条强国富民的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对于不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更要不断练就“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本领,洞悉变化趋势,把握发展规律,沉着应对各项挑战。

准确识变,就要悉心洞察事物发展的主流方向和长远趋势。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变化的过程,任何端倪都不是偶然的、独立的,必然存在与之相关联的事物和现象。毛泽东同志指出:“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有人因为敌我力量悬殊而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面对这一疑问,毛泽东同志作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正确判断,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信心。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领导干部只有坚持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和思考问题,以一叶知秋的视野和见微知著的洞察力观察和剖析问题,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一域看全域、透过发展看大势,及时捕捉普遍规律,准确把握斗争方向,从而更好地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科学应变,就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探寻历史发展的轨迹,众多的典故也都在讲述“于安思危,于治忧乱”的道理。屈原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哀叹民生,欧阳修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告诫后人,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展现抱负……这些无不展示着中华民族深沉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无论是事业取得重大进展还是遭遇艰难险阻,都能居安思危、科学应变,不断化解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需要坚决迎战的五类风险,列举了斗争的十四个方面,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在看到发展前景的同时,也要看到前方道路的曲折,“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的错误”。只有这样,当风险到来之时,才能心有定力、镇定自若、沉着应对。

主动求变,就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顺势而为,更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创造性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所必需的。春节前后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从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从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到为各国防疫提供有力支持,提振国际社会战“疫”信心……这一系列“组合拳”不仅有效地化危为机,为中国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而且向世界展现了对人民负责、为世界担当的大国形象。实践证明,危机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迷惘、悲观和无所作为。只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勇于攻坚克难、积极主动作为,在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中捕捉机遇、创造机遇,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遵循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也是我们应有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练就“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本领,在危机面前做到有信心、有定力、有能力,不断化危为机、开创新局,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推动中国这艘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