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快速发展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带领我们步入智慧社会。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现建设智慧社会的表述,勾勒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新图景。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只带一个手机就能出门”的生活方式已经让人们感受到了智慧社会的便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智能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的“智慧技术”将给人类带来更全面的革命性变化。
智慧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革新世界的非凡意义。智慧社会治理以万物互联为基础、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以人工智能为支撑、以智能化生产生活为目标,在精准分析“个体+物理+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主动感知响应社会现象,预测和防范社会风险,为人们带来差异化、精细化、多元化的精准服务。从表层来看,智慧社会将有助于提升人类行为的预测能力,挖掘和激活“沉睡”的海量信息,进而革新资源与信息的组合方式,引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的革命性变化,最终服务于人的自由发展。从深层次来看,现代技术与资源的深度融合,在过往“资本+土地+劳动”的资源分配方式之外引入新的变量,将人类社会引入“以信息为中心”的阶段,从而改写经济基础的发展史,继而影响上层建筑。
近来,我国的智慧社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各地如火如荼建设的智慧城市是智慧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在智慧社会技术层面,中国的共享经济、共享单车、数字支付、智能应用程序、众包、众智等多样化新型创新平台,不但拥有世界最多的用户使用量,还在一些领域形成领先技术优势。在智慧社会政策层面,从中央到地方以及一些行业主管部门,纷纷出台规划,力推科技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智慧社会应用层面,“互联网+微经济”的活力不断迸发,一些平台企业日益成为智慧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智慧零售助推中国网络购物屡创纪录,福建省推出的“数字福建”、浙江省推动的“最多跑一次”等智慧政务形式,给老百姓带来极大的便利,各个行业领域推出的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平台也都展现出智慧社会的魅力。
目前,智慧社会的建设仍然处于政策倡议和初步铺开的阶段。一些地方缺乏明确的智慧社会战略、积极的系统改革和广泛的合作网络,只图技术的表层便利、增加信息“耳目”,真正用于组织变革、流程优化、科学决策的智能并不多。一些地方受技术和制度的掣肘,既无法处理散乱庞杂的数据,又因部门分割、数据割裂形成“数出多门”的信息孤岛。一些地方数据封闭且缺乏安全监控,长期拒群众于数据库门外,既缺乏公众体验与参与,又带来信息安全的诸多风险。智慧社会建设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杜绝“大干快上”的短期思维。在规划层面,要有长期引导、系统推进的定力与耐心,在基础条件方面要有久久为功、持续发力的恒心,在具体工作中要有主次分明、固强补弱的专心,坚持“为民所用”,避免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追求短期政绩的“展览场”。
科技以人为本,这是在科技至上主义盛行之时必须反复宣示的箴言,也是智慧社会背后的中国价值。建设智慧社会首先要把握好以人为本,因为人类发明科技的初衷就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否则就会步入技术驱动、资本驱动的陷阱,让技术异化为俘虏人、奴役人的工具,甚至走向资本怪兽和数字“利维坦”。把握数字时代的新机遇,扬长避短,才能让智慧社会惠及更多民众。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