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

作者:董振华   更新时间:2020-06-29 09:16   阅读次数:[]

任何一个理论体系的背后,都是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基础的。正如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新世界观作为基石一样,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建立在坚实的哲学基础之上的。如果不能够整体地、系统地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就不能真正领悟其精髓要义。注重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哲学基础的整体性把握,着力研究作为理论整体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性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辩证唯物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正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的革命,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始终彻底贯彻辩证唯物的世界观。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同样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遵循这一观点,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正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任何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观点都是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可能有好的效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一切从不断运动发展变化和普遍联系实际出发,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有矛盾就会有问题,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主张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

二、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的、辩证的认识论,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认识论上就必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一切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情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客观基点,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有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都要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否则就会犯错误,甚至犯颠覆性的错误”。

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然而客观实际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使我们的思想随着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而变化,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打破僵化的观念和思维模式的束缚,使人们的主观认识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统一起来,其实质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也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

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并接受实践检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其活力与生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理论成果。

三、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我们观察世界、判断形势、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是深刻领悟、系统把握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要义的关键所在。

我们观察形势、分析事物、制定政策、解决问题,都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处处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法。比如,在改革战略上,强调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在环境保护上,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强调既要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等,都是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体现。

客观事物不但作为矛盾而存在,而且作为系统而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分析问题,做到统筹兼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中国当领导人,必须在把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学会辩证地分析和比较从局部到全局、从眼前到长远的发展形势,学会辩证地认识和比较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学会辩证地思考和比较历史的和现实的发展经验,才能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放到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国内与国外、历史与现实的大形势、大趋势和历史经验之中去考虑、去研究,才能作出正确谋断和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总体战略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以及外交国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实践,形成了系统战略路线图。

四、人民至上的价值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即人民大众的立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让人民大众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的奴役和压迫,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的政党,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人民利益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深刻阐明了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判断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现阶段人民群众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新的概括,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作出新判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知行合一的实践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我们党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真理,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推动造福人民的伟大实践,才能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针对当代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战略思考、战略谋划和战略安排,绘制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路线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作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坚持“知行合一”的实践论,就要把马克思主义价值追求的道义力量和揭示规律的真理力量,在实现造福人类的伟大实践中释放出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通过不断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

六、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目的就是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唯物史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去谋划、着眼于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的远大理想来谋划,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党才能始终赢得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和爱戴,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是基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重要论断,我们才能够正确看待两种制度和两种意识形态的历史命运,才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学懂了这一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就能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和丰富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其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必然规律,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即不断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历史是生产力发展和与此相关的世界交往的发展决定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不断变革的过程,是人类不断打破地域限制和克服各种局限而获得完全解放的过程,是世界各民族互相依存并走向统一的过程,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克服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局限性、真正实现人的解放的历史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以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为方法论基础,把世界历史的理论逻辑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相结合,从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的高度提出的应对当今时代全球性危机和现代性困境的一种新型全球文明观。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